首页 文学文摘 时政新闻 科技科普 经济法律 健康生活 管理财经 教育教学 文化艺术 社科历史

有创血压监测在ICU中的应用及护理效果分析

作者:夏建芳 来源:健康周刊

【摘 要】目的:分析ICU重症监护室应用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及护理效果。方法:资料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我院ICU重癥监护室收治的82例危重患者作为本次调查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桡动脉穿刺动脉血压监测,而给予观察组患者实施足背动脉穿刺动脉血压监测,分别观察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穿刺点动脉血压监测效果、并发症、动脉套管留置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距显著(P<0.05);且观察组患者动脉套管留置针时间明显较对照组长,差距显著(P<0.05)。结论:足背穿刺行有创动脉血压检测成功率以及置管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经桡动脉穿刺,且置管时间明显较桡动脉置管时间长。

【关键词】有创血压监测;桡动脉;足背动脉;穿刺;置管效果

重症监护室实施有创动脉血压监测为重要监测手段,主要通过动脉穿刺将压力信号转变为电子信号,临床监测精准度高,对于判断患者临床病情具有较好的诊断意义,具有其精准度高、监测快等优点,但由于患者入住重症监护室时间的延长,使得出现相应的并发症和置管时间缩短等现象,影响检测效果,本次调查主要针对重症监护室应用有创血压动脉监测的护理办法和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现将报告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特选取我院重症监护室的82例患者作为本次调查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其中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范围(29-68)岁,平均年龄为(54.8±9.18)岁,其中脑梗死12例、心肌梗死9例、消化道穿孔10例、重症肺炎10例;而观察组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范围(31-69)岁,平均年龄为(55.1±10.11)岁,其中脑梗死11例、心肌梗死10例、消化道穿孔12例、重症肺炎8例。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发现无明显差距(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桡动脉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各连接管连接完好且排气完毕,提前将压力传感器防御床边调整仪器数据参数归零,穿刺成功后观察血压参数和压力传感波形,为避免血液凝固注入肝素,同时为避免患者变换体位影响压力传感参数,应将压力传感参数归零,重新监测。

1.2.2 观察组 给予观察组患者实施足背动脉有创动脉压血压监测,护理方法如下:(1)准确把握穿刺指征:选择足背动脉按压数秒后迅速恢复红润动脉,且患者经 Allen’s 试验为阴性即刻进行有创动脉压监测穿刺;(2)规范使用监测仪器:不同位置血压监测可影响血压监测值,应将换能器置于高于心脏位置,且从显示器波形图填满后开始取值;(3)确保管路通畅:应选择生理盐水稀释肝素钠连接动脉导管,同时保持压力袋300mmHg,避免血管内血液凝固;(4)固定导管:避免由于导管曲折导致压力传感失灵,应采用敷料、胶布或固定带固定,且避免固定过于牢固影响血液循环;(5)规范采集血液标本:首先用10ml注射器抽取末端血液,再用注射器采血;(6)预防感染护理:各项操作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且每日更换伤口敷料,且日常观察患者穿刺部位皮肤和感染情况。

1.3 观察指标 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置管时间等。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调查采用SPSS19.0软件计算处理,以及t和x2检验计量和计数资料,当P<0.05时说明对比数据差距有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 统计发现,对照组有27例一次穿刺成功,占比65.89%,而观察组中有38例患者一次穿刺成功,占比92.68%,相比观察组明显较对照组高,差距显著(P<0.05)。

2.2 对比两组患者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 详见表2.

2.3对比两组患者动脉置管时间 详见表3.

3 讨论

危重患者实施有效、准确的动脉压监测对病情动态观察和指导治疗等重要举措。而动脉血压监测可快速、准确的进行动脉压监测,同时动脉血压监测具有其安全性高、简单等优点。其中动脉血压监测监测原理主要将压力信号转变为电信号,通过数字和波形图显示在显示器上,可清除的了解患者心肌状况。但不同位置的穿刺效果不一,穿刺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置管时间均有所不同,通常选择有创动脉血压穿刺选择桡动脉和足背动脉,其中桡动脉血管滑动性强,穿刺中和穿刺后极易导致血管血肿和瘀斑,甚至脱管等发生。而足背动脉为远端动脉血管,血流量小以及足背脂肪较少,穿刺后不易出现血肿和管理曲折等状况,降低患者置管并发症发生和延长置管时间。

通过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患者置管时间3-7天患者数量明显较对照组高,差距显著(P<0.05);以及观察组患者血肿、脱管、瘀斑以及曲折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低,差距显著(P<0.05)。综上所述,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实施足背动脉有创血压动脉监测可提高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力和置管后时间,且降低置管部位并发症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乔艳,徐燕.有创血压监测在ICU的应用及护理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63).

[2] 何思锦.小儿股动脉置管进行有创血压监测在ICU的应用及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