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学文摘 时政新闻 科技科普 经济法律 健康生活 管理财经 教育教学 文化艺术 社科历史

高职新生生活适应性研究

作者:任建东 来源:决策探索

“适应”一词最初来源于生物学科,随着各类学科的融合和扩展,教育学、心理学以及社会学都开始借鉴和使用这一词汇。在教育方面,大多数的教育学家认为,适应是根据之前规划好的目标,教育主体自发进行的一种调整,进而求得自我发展的变化。还有一些专家认为,适应是一种反应,是对于外界的变化主体做出的应变。学校和教师应该依据学生不同能力和兴趣情况,通过为学生提供相匹配的教育方式,进而激励学生的潜能。甚至还有的学者在适应性教育中提到,毕业者的求职适应情况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在英国,适应性教育是以自我反思在教育中的失败的方式开展的,以促进平等和民主。具体来看,是进一步地释放学生的潜能,提升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通过自身的力量来改变自己的际遇,从而实现自我的发展。

可以看出,适应性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帮助受教育的主体实现个人各方面的发展,还能够让受教育的人拥有适应社会的信心。在高职学校中,学生的适应情况与学生未来的就业紧密相关。学生在校期间的适应性,是每个高校都要面临的重要问题,为了进一步促进高职学生的适应性教育工作的进展,本文将围绕适应性教育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关的建议。

一、影响当前高职新生生活适应性的原因

(一)高职新生适应性教育定位不清

目前,虽然很多高校都增加了学生适应性方面的工作,但是并没有全面部署和执行。这些高校仅仅是将适应性教育作了程序化的指导,并没有踏踏实实地将其内容落地。大部分高校只是在入学之初进行了简单的适应性教育的指导,而往后学生在校期间的适应性教育则没有得到根本性指导。

在时间轴方面,许多高校老师将适应性教育和入学教育混为一谈,并没有理清其中真正的关系,只是单纯地认为开学教育就是适应性教育,只要在开学之初,处理好学生的开学事物就完成了对于学生的适应性教育。学生的适应性教育应该贯穿于学生的整个生涯,不应该仅仅关注学生开学时的教育。良好的教育应该是具有顺联性的。所以高校对于学生的不同阶段应给予不同程度的适应性教育,重视学生学习能力和职业生涯的规划培养。在高职教育的后期,应该把适应性教育的工作的重心放在学生的职业技能的培训上。

从主次来看,很多高校的老师对于教育的适应性内容主次关系把握不明。从教育内容上来看,许多高校的老师只是单纯地将适应性的教育内容定义为在生活方面的教育,而忽略了对于理想性教育的培养。许多高校老师仅仅只是将学生在校安全作为关注的焦点,而忽视了学生的全方面发展。因此,高校不但要重视学生的基础教育,更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就业能力、理想层面的适应性教育。

(二)信息不对称导致教育出现时滞性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许多教师对于高职学生的适应性教育过于趋向程序性的流程布局,而没有真正做到抓实际问题,对于学生适应性的真正情况没有做出深层次的了解和调查。适应性教育趋于表面化,对于问题的本质挖掘缺乏根基,导致在后期的教育方面缺乏针对性。然而普世化的教育并不能真正地做到对每一个学生的关注和指导,导致了适应性教育的效率低。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是对学生的真实情况最了解的人。由于受到地域以及高校管理方式的限制,在和家长联动方面,相较于义务教育,高职高校在这个层面具有很大的被动性,学校和家长间的联动明显弱了许多。在进入高职学校之前,学校对于学生的了解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仅仅只是简单了解学生成绩单以及基本信息,并没有真正了解到学生全方位的真实情况,对于学生的个人特性以及真正的兴趣等知之甚少。高职学生大多还处于青年时期,心智还不够成熟,需要学校积极的帮助和引导,所以信息的全方位收集对于学校开展教育工作十分重要。如果收集到的信息不对称,不仅会迷失教育方向,还会带来时间上的滞后性,严重影响到学生的适应性教育的实际效用。

(三)相关部门的重视不够

由于很多高校学生的生活习惯不同,因此,他们对饮食、住宿及各种设施的要求也不尽相同。然而,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对于适应性教育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在硬件设施的配置方面的支持力度十分薄弱,许多高校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学习资源和设备方面,却忽视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最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硬件的供应。并且国家对于适应教育的管理和相应的教育资源配置方面没有给予足够的财政支持,国家教育体制层面对高校的适应性教学也没有给出相关具体的评估方法和指导,使得在适应性教育方面,高职学校一直走在后面,没有适应性教育相关的课程和相适应的教育计划和安排。

二、高职新生适应性教育对策分析

(一)强化高职学生适应性教育的意识

目标应该着眼于让新生能够很好地适应社会、融入社会。为了更好地落实这个目标,首先要深化高職学生对于适应性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可以以高校老师为切入点,增强他们对问题的认识,抓住问题的本质,使之能把握未来工作明晰的方向和主次关系,以便在日后教学工作的实施过程中,更好地开展好学生的适应性教育工作。

(二)高校进行相应的引导

对于学生的适应性教育,不仅仅要在目标定位方面做好支持准备工作,在具体的每一个环节也要做好落实。特别是高校应该积极做好对各种资源的利用,做好学生适应性的引导工作,抓好适应性教育的引导性工作,特别是对新生的教育工作。在开学之初应该积极加强对新生的引导工作。在前期,对于新生入学的基本信息应该及时掌握。然后,根据前期掌握到的信息,针对学生各个方面的自身素质水平以及学习能力的不同,积极开展新生教育活动。

(三)心理教育的疏导

及时的心理普查,对于每位学生的心理健康的把握以及进一步开展适应性教育有着必不可少的积极作用。特别是在高职学生的开学前期,高校应该及时地建立每一位学生的心理档案,以便更好地了解每位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并且要对他们的心理问题进行分类,确定每个个体的不同心理辅导方式。要特别关注其中问题相对严重的学生,以及成长经历特殊的学生,比如贫困生或者单亲家庭成长的孩子。高校应高度重视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及管理,加强对于档案的专业性素养分析和后期的档案保密工作。同时,为了增强学生的兴趣,学校要经常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开设心理健康相关的公共选修课,建立心理社团等学生职能组织,帮助新生及早有效地适应新环境。

(四)利用互联网实现信息传递

信息化是现代化教育的利器,对于高职学生的适应性教育,更应该把握住现代数字网络这把利剑,利用高科技来更好地促进教育工作的开展。在开学前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收集学生的相关信息,帮助日后工作的开展和部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好网络技术,以班级和兴趣小组为单位,通过建立相关的讨论组,便于师生更好地互动和交流。同时,由于互联网可以更好地实现资源的传递,因此,教学过程中的相关视频和学案,可以更加便捷地传递给学生,帮助学生更有效地掌握知识。

【本文系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研究项目“高职新生生活适应性研究——以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GW2017B04)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