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学文摘 时政新闻 科技科普 经济法律 健康生活 管理财经 教育教学 文化艺术 社科历史

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研究生心理特点和变化规律研究

作者:于永伟 来源:决策探索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攻读研究生的人数逐年增多。研究生群体无论是在年龄、知识水平上,还是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等方面均高于普通本科学生,是国家未来人才的主要来源。不同于普通高校的本、专科学生,研究生群体的人员结构相对复杂,心理年龄相对成熟,心态大多积极健康向上。但也有部分研究生存在科研压力过大、焦虑抑郁情绪蔓延、人际交往和社会交往能力受挫等问题。近年来,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心理健康引导工作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如何根据研究生的心理特点和变化规律加强和改进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帮助研究生群体树立正确的三观,笔者认为,拥有一个健康的心态十分重要。

一、研究生群体的心理特点

不同于本科生,研究生群体的人员结构相对复杂:年龄跨度大,有二十二三岁的学生,也有三十七八岁甚至四十岁的学生;有本科毕业直接就读的,有工作若干年后重返校园读书的;有已婚的、未婚的等等,加上研究生的培养专业性与研究性较强,课程设置差别较大,导致研究生的公共课程和集体活动较少,学习相对分散、生活相对简单(除文科学生外,其他专业的研究生绝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实验室度过)。这就让研究生群体在生活、学习等各方面呈现与本科生不同的心理特点和思想动态。

研究生群体的主流心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具体表现在:自尊心、自信心不断增强;理性思辨能力日益凸显;开放包容的心态逐渐形成。相比本科生,研究生群体的自尊心水平和自信心水平均高于平均值,超过80%的研究生对自己的工作能力与科研能力有信心,能顺利解决科研、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超过85%的研究生表示在遇到社会热点问题和负面新闻时,首选相信“政府机构”,选择理性看待网络上的各种争议,在对“富二代”“官二代”的态度上,超过70%的研究生保持中立,比本科生略高,这表明绝大多数研究生群体能理性地、平和地、思辨地看待社会热点现象。超过85%的研究生对多元文化的冲击持开放包容的态度,但同时,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也较高。

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研究生群体中也存在着部分消极的心理。具体表现为:在急功近利、拜权拜金的影响下,部分研究生的心理狀态表现得浮躁和焦虑。相关调查表明:科研压力是研究生群体的主要压力源,其次是就业压力,再次是爱情婚姻、人际交往等方面的问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研究生对自我期望值较高,对未来的期许较大,一旦面临科研结果不理想、科研成果难以发表等问题,以及关系到自己能否顺利参加毕业答辩和顺利毕业时,心理压力就会变大,焦虑情绪较多。焦虑情绪一般会伴随抑郁情绪,若过多的抑郁情绪得不到有效的排解,有可能导致研究生情绪上悲观消极、心理上感觉孤立无助,严重者可能导致抑郁症。另一方面也与部分研究生信仰缺失、心态迷茫有很大的关系。有相关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产业结构的升级让研究生群体感受到了严峻的就业压力;社会舆论对个别研究生因无法顺利毕业而选择自杀等事件的炒作给研究生群体的心理带来莫大压力;加之研究生(特别是理工科的研究生)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实验占据了大量的时间,部分高校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辅导存在缺位,使得当前研究生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开始凸显。

二、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的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

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脉相承,针对当前高校研究生心理特点和思想动态的动态变化,高校应该夯实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健康塔基,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价值引导力和凝聚力,帮助研究生群体树立正确的三观,使其拥有一个健康的心态。

高校要重视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像抓研究生学位质量一般重视研究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研究生群体负担着未来国家科学研究以及科研向生产力实践转化等重任,培养目标定位较高,思想教育工作更应该跟上,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到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当贯穿高校教育教学全过程”,高校要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渗透进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中,重视研究生群体的全面发展,通过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理念与工作方式,让社会主义核心信念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学生头脑”“入学生心灵”“入学生行动”。这要求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在思想上贴近研究生群体,只有在充分尊重研究生心理特点和身心成长规律的基础上,准确把握研究生的思想脉络,才能在行动上帮助研究生、引导研究生。

首先,高校思政工作者要在思想上贴近研究生的所思、所学。这要求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摒弃传统以教师为主导、以说教为手段的方式,尊重研究生的主体地位,从平等的角度以研究生的立场来考虑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与方法,消弭传统以批评和说教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带来的隔阂,转变传统思政工作中“学生内心不买账、不认可”的尴尬局面。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在工作中准确把握研究生的思想脉搏,感知研究生的所思所想所盼,针对当前研究生群体思想上、心理上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因势利导。高校的思政工作者要用马克思主义中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引导研究生正确看待科研中的挫折,引导他们认识到所有的科学研究都是在曲折中进步,在失败中提高,科学就是在一步一步的试错中走向成功的。同时,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夯实研究生群体对社会主义社会的信仰,在准确判断研究生心理健康不良苗头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察情、听意、解忧,做好研究生的心理压力疏导工作。

其次,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做好工作方式的转变,用好课堂、校园阵地,只有用自己的学识、阅历与经验让研究生“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心向往之”,才能真正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对研究生思想、心灵的引领工作。这要求思政工作者转变工作作风和工作态度,用和颜悦色的方式,平心静气地与研究生探讨科研中、学习上、生活中的问题,切忌动辄“上纲上线”,转变“连篇累牍”“不着边际”的说教方式,采用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地解决实际问题,从提高研究生情商的角度,帮助纾解研究生的情绪压力。情绪对人的认知、行为、身体技能都会产生影响,积极的、乐观的、利他的情绪体验能促进研究生思想的转化和升华。因此,思政工作者还可以参考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念,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研究生,用赏识的方式对待研究生,从而激发研究生学习、生活的良好心态,激发研究生的内在发展潜能和内在的积极品质。

三、结语

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相辅相成,因此,要以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去看待高校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引导研究生,通过转变工作方式、改变工作态度等,夯实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健康塔基,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研究生群体的价值引导力和凝聚力。

【本文系2017年湖北省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划研究项目“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研究生心理特点和变化规律研究”(2017ZX12)、2018年度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学生工作)“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变化特点和规律研究”(18Z314)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