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学文摘 时政新闻 科技科普 经济法律 健康生活 管理财经 教育教学 文化艺术 社科历史

杨国强:铸造房地产的“沃尔玛”

作者:边 境 来源:决策与信息


  一个成功的企业,一定具备了与众不同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碧桂园的独创“快速开发、快速销售、快速回笼资金”运营模式,就是碧桂园集团引以为傲的最重要的竞争优势之一。
  
  半年多前,广东碧桂园集团在香港主板的成功上市,让资本市场见识了一个来自广东的神秘房地产商的魔力———仅出让16.87%的股权便募集到了148亿港元,创下了内地房企在港上市融资额的最高纪录。这一惊艳亮相,让全国房地产界突然发现,原来一直低调的碧桂园,它的触角已经由广东延伸到江苏、湖南、湖北、内蒙古等多个省市,成为房地产界的“沃尔玛”。人们说它的领军人杨国强是一个“特殊的企业家”。
  
  为更多人提供住房最重要
  
  一个成功的企业,一定具备了与众不同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碧桂园的独创“快速开发、快速销售、快速回笼资金”运营模式,就是碧桂园集团引以为傲的最重要的竞争优势之一。
  “一年一个碧桂园”,这曾经是碧桂园创始人杨国强最喜欢的一句口号。如今的碧桂园显然早已远远突破“一年一个”的目标。据统计,直至2007年底,碧桂园集团在广东已拥有数十个“碧桂园。”杨国强说:走向三四级市场,其核心目的之一,就是为不挤占大城市核心市场资源的土地。作为企业家卖房子是次要的,为更多人提供住房才是最重要的,“还有什么比通过自己的企业运作,让更多有需要的人住上好房子,更让人高兴的呢?”因此,碧桂园也就自然地把目光更多地盯准了房地产巨头们的“盲点”。
  一位碧桂园负责人介绍说,碧桂园的定位是城乡一体化建设的积极参与者。现在很多二三线城市居民还没有住上好房子,这里面蕴含着广阔的人居需求。碧桂园的宗旨就是快速为二三线城市的市民提供大量物美价廉的住宅产品。
  杨国强说,我国地区发展贫富不均,土地对中心大城市极为宝贵,而在边远的不能长庄稼,甚至都没有什么植物的“蛮荒之地”的土地资源开发好,该对中国城镇化建设有多大的贡献?
  十年来,杨国强和他的团队在开发房地产业中,坚持“小城镇发展、资金快速滚动、产品物美价廉”的原则,不仅改善了地区的投资环境及解决当地就业压力,还在占据市场的同时盘活区域经济的发展。
  除了在开发模式上体现“快速”,在销售策略上碧桂园也将“快速”进行到底,真正意义上实现“薄利多销”。据悉,碧桂园产品在取得预售证后即全数投放市场,“由于定价合理,碧桂园批次日均销售率高达78%,年度平均积存率仅为2.5%”。
  按照碧桂园开发原则,未来每年的开发速度将保持在1000万平方米以上。有经济学者指出,这种在短时间内将较大规模的土地转化为可居住的住宅产品的能力,绝非一般开发商所能比拟。
  
  打破行业旧有格局行动快
  
  1999年发生在广州洛溪的故事便是这一说法的最好注脚。碧桂园首次进入广州市场时,一改大盘常用的稳健长线即“持久战”的销售策略,而是采用小型楼盘常用的“闪电式”进攻型策略,公开发售10天就成交2000套。
  “洛溪板块的昔日巨星们阵脚大乱,被迫降价。”某著名策划人评价说,周边其他楼盘更是纷纷充旗倒戈,洛溪一带狼烟四起。
  碧桂园不仅打破行业的旧有格局,而且行动迅速。
  为了能够保持高速,碧桂园尽可能地节省每一个环节的时间,包括“准地块”提前规划、设计,等项目土地按国家相关规定正式获得后便马上进行施工建设。碧桂园的一位内部人员介绍说,“我们的目标是1年至1年半的时间内达到可销售环境,实现公司资金的迅速回笼。”
  在业内,碧桂园的资本利用效率也是有口皆碑。有数据为证,2006年碧桂园的总资产周转率为0.54,而一向被视为房地产“样板”的万科也只有0.51。
  做房地产界的“沃尔玛”,为碧桂园奠定了“物美价廉”的准则;而碧桂园的速度制胜,则提供了资本的规模效应。
  对于杨国强来说,要做“大量生产物美价廉住宅产品的工厂”,还差一个重要环节:成本控制。精于计算的杨国强恰恰是成本控制的能手。正是他,将工业制造中的流水线生产工序引入了房地产开发当中。
  有关专家分析说,碧桂园是把所有和房地产开发有关的领域和环节全纳入自己的产业链条上,通过内部资本的运转来取得成本的最小化。碧桂园能“一条龙”实现工序在内,足以说明这家企业的组织能力之强。
  碧桂园有关负责人证实:“一条龙”生产有助于碧桂园严格控制成本,以保障为社会提供物美价廉的住宅产品,让利给消费者。正是在这种成本保障下,碧桂园才得以近三年交付的住房带装修均价不超过3500元/平方米,明显低于同期市场同类楼盘价格。
  有媒体这样评价杨国强:他一手创立碧桂园,通过卖便宜商品房,使自己的家族成为“中国内地首富”,在人人关心、人人忧心的房地产行业创造出了“居者有其屋,商者赚其钱”的双赢模式,揭示了增加供给,方能降低房价这个硬道理。
  除了打造“硬环境”,碧桂园同时也在创造一种生活模式。碧桂园还倡导社区文化精神核心为“睦邻友好,相互关爱”。
  在建设优美的社区环境的同时,碧桂园更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碧桂园企业专门成立社区文化策划部门,每一年均系统策划由业主互动参与的各类社区文化活动,如已举办多届的“碧桂园跨区际文化节”等,而每逢节假日,各碧桂园社区的文化活动更是丰富多彩,社区氛围其乐融融!在碧桂园社区,邻里关爱成了一种主流文化。多个社区连年荣膺全国住宅用户满意度示范社区奖。
  杨国强相信,将碧桂园打造成“大量、快速生产社会需要的价廉物美的住宅一流工厂”、“做房地产界的‘沃尔玛’”正是实现这一理想最直接也最实际的行动。
  
  富而不忘感恩社会
  
  1997年,杨国强匿名创立了专门资助贫困大学生的仲明助学金,并委托羊城晚报代为管理发放。10年来,他低调捐出1100万元,帮助广东19所大学4314名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圆了“大学梦”。如今,这颗由杨先生默默播种下的“爱”的种子,开始生根发芽,数以千计的受助仲明学子,正在以各自的方式践行当初承诺的“道义契约”,把“感恩与爱”的精神传递、发扬光大……
  杨国强说,“作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政策的获益者,我从未忘本,内心始终怀有致富思源、扶危济贫的价值主张。”2002年,出于不忍诸多贫困家庭的孩子因贫困而失学,他创办了纯慈善全免费的国华纪念中学,用来帮扶九年义务教育之外因贫困失学的孩子们。六年来,共接收了25个省市、18个民族、861名因贫困而难求学的优秀学生。现已有三批学生中学毕业,全部考上大学,其中本科占87%。受资助的学生从报考国华纪念中学到大学或者研究生毕业的一切学杂费全部由学校承担,目前每年的开支近3000万元。
  2007年12月12日,“国良职业培训学校”正式开学,作为国务院扶贫办“雨露计划”的一部分,杨国强先生决心五年免费培训五万退伍兵,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希望社会因我们的存在而变得更加美好”的企业理念。
  为了提高贫困劳动力就业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帮助贫困农户实现转移增收、就业脱贫,国务院扶贫开发办决定实施“雨露计划”启动之后,不少有识之士主动伸出援手,支持这项利国利民的公益事业。
  杨国强先生计划于国家“十一五”期间每年捐资2500万元(累计1.25亿元)兴建全军退役士兵职业培训和就业示范基地,每年免费培训1万名(累计5万名)中西部贫困地区退役士兵。
  
  每批在培训期间,由拥有多年教学经验的建筑技术类老师制定教学计划并授课;在实习操作场地进行实践操作培训时,由经验丰富的实践指导老师负责指导授课。退役士兵来校路费、在校期间学费、书费、食宿费全免,此外,在实践操作培训期间每人将会获得学校提供的300元补贴。
  杨国强说,通过这样的培训,既提高了退役士兵的收入,也稳定了军心,从而更好地保卫国家,会是一个利国、利民、利军的多赢局面。
  杨国强还将继续出资兴建若干所类似的退役士兵培训学校,并承担学员培训的全部费用。2007年11月,杨国强捐资2500万元给安徽省用于实施退伍军人培训计划。目前,在四川还有两所学校正在建设中,到今年底建成,可形成培训2万多名退役士兵的能力。
  
  十年从未主动裁减一人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企业该如何实施自己的人才战略?碧桂园的回答是善待员工,广纳贤才。十年来,4万多人直接就业、十万多人间接受益,便是这一回答的“注脚”。
  有关专家指出,在竞争激烈的房企角逐中,裁员、减薪往往成为现代企业进行成本控制、规避经营风险的最快捷手段。这种经营手段,恰恰是十年来铁肩担“责任”的碧桂园所不能容忍的。“在推进当地城市化进程和提升当地居民居住品质的同时,提供大量就业岗位!”这是碧桂园给自己的底线。一位内部负责人介绍说,十年来,无论是面临房地产业的顺境还是逆境,碧桂园从未主动裁过一个员工,“我们一直试图给员工一个安稳的工作机会”。有专家这样说:“一个优秀的企业,不仅是当地的纳税大户,更是就业岗位提供大户。”碧桂园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在其内部的用工原则中,有这样一条:优先安排本地劳动力就业,在本地劳动力不能满足用工需求时,再安排外地劳动力就业。这条原则被深深印刻在碧桂园人力资源部门每一个人的脑海里,并成为实际操作中的第一行为准则。
  本着人才本土化战略,碧桂园项目优先考虑当地劳动力就业。以顺德碧桂园为例,在职的4800多名员工中,本地员工占2200多人,约占员工总数的50%,而从事家政、绿化等岗位的本地员工达90%以上。
  同时考虑到“40/50”人员因年龄、技能等方面客观因素制约,其就业难度大,家庭负担重,缺少稳定的收入来源,碧桂园集团对此群体给予特别关注,不仅没有在年龄和性别上设置障碍,并且在用工上给予重点倾斜。
  碧桂园集团所属酒店、物业等行业为此类人员提供了酒店服务、家政、绿化等大量岗位,仅顺德碧桂园、凤凰城、鹤山三个项目区,目前50岁以上的男员工中,本地人达252人,占员工总数的2.8%;40岁以上的女员工中,本地员工达969人,占员工总数的10.8%。此外,集团还将女性员工退休年龄放宽到55岁。
  “立足本地、关注弱势”,碧桂园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什么叫做一个有良心、有责任的企业。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2006年它能荣膺“中国行业十佳雇主”称号。
  据了解,碧桂园为新员工设置了详尽的职业培训序列、导航师体制、海豚计划、人才梯队建设、人才跟进原则……他们要让碧桂园成为职业人的训练场,精英人才的聚集地。2006年招进的1200多名全国名牌高校毕业生,经过一年的实践锻炼,如今他们已经成为该集团各地公司的前线精英。
  “在他们成就自我的同时,碧桂园也因此发展壮大。”有关负责人的回答显得格外务实。
  
  相关链接
  
  1997年,杨国强以慈母的名字“仲明”设立了“仲明助学金”,10年一共发放1100万元,4314名贫困大学生受惠。
  2002年,杨国强捐资2.6亿元创办了纯慈善、全免费的国华纪念中学,六年来共接收了25个省市861名家庭经济困难的优秀学生,目前每年的开支约为3000万元。
  2007年,杨国强先后向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各捐资3000万元,前两者设立“国华杰出学者奖基金”,后者设立“中山大学国华讲座教授”项目,用于引进世界一流人才。
  2007年,杨国强创建“国良”职业培训学校,这是一所为中西部贫困地区贫困家庭刻苦耐劳的退役士兵设立的全免费学校。该校是国务院扶贫办授予的“雨露计划”示范基地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军务部授予的全军退役士兵职业培训和就业示范基地。
  
  其他主要捐助项目还包括——
  为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捐资3500万元
  为广州市见义勇为基金会捐资1000万元
  为暨南大学捐资1000万元设立“暨南大学国华教育基金”
  为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捐资500万元
  为清远市“国良教育扶助基金”捐资500万元